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简介
一、工作基础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2017年1月7日,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研究决定,成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任智库主任。研究中心在校内联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人文社科处、校团委、信息办、pg电子等单位,整合资源,将科研和管理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二、工作定位
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聚焦高等教育办学方向,围绕如何把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同社会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四个服务”,组织专家团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紧扣高校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与课程同步,学生培养与队伍建设共进,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造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
三、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
共建单位:上海市教卫系统思研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团队:组织校内外特聘顾问专家、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党务工作队伍,整合学工、党建、思政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力量,打造一支热爱学生思政工作、有能力、有水平的专兼结合智库研究团队。
运行机制:由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班子、联席单位、办公室构成,中心办公室设在pg电子
四、建设目标
(一)理论研究
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工作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创新、前瞻研究、学术交流”的方针,通过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沟通信息,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服务。
(二)协同创新
组建跨学科、跨院校、跨地域的教研一体化师资团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理性的思考、更明确的目标,形成融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于一体的育人合力。
(三)学生培养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建立学生培养的大数据平台,探索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结合学生在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方面的实际,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四)咨询报告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有针对性做出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定期编辑工作研究简报、决策咨询报告,定期举办高端论坛,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四)队伍建设
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阵地,以学科发展支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以能力提升支持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建设支撑全市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基地。
五、聚焦方向
1.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三进”路径研究
2.五育并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究
3.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4.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研究
5.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研究
6.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
7.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8.“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9.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研究
10.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六、主要成果
(一)科研成果
在上级单位的支持和全校的协同基础上,部分工作在近两年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副国级及以上批示2项,2018年副国级及以上批示5项,智库团队获得5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基金、4项上海哲社基金等项目支持。开展智库专家讲座20余场。建设智库人才储备库达百余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高校思政工作领域的智库专家团队。
(二)教学成果
坚持完善课堂教学改革,从本科生的“形势与政策”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拓展,到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主要成果有:
1.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成立上海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学生社团;
2.为研究生设立专题化教学模式,获得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改革资金支持;
3.推进和完善本科生“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成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场爱国讲堂,涉及“中国精神”、“中国复兴”、“文化自信”、“命运共同体”等系列;
4.在校本科生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计划”;
5.在本科生、研究生中推进“步步高”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实施“青马工程”和“文化素养工程”。
(三)人才成果
2018年5月,徐国民教授参加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2018年6月,汪斌锋,张驰获得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活动一、二等奖
2019年1月,张驰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9年9月,奚建武、邱卫东获得上海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优秀论文奖
2019年9月,张驰获得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特等奖
2019年10月,杜仕菊教授、徐国民教授分别被聘为第三批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9年12月,汪斌锋、卢杨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二等奖
七、预期成效(2019-2022)
(一)组织调查研究
1.研究发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报告;
2.研究发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报告;
3.就高校思想政治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向有关教育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
(二)开展科学研究
1.围绕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治理、长三角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协同研究等,组织课题研究;
2.评选推广优秀研究成果,推动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
(三)搭建交流平台
1.每年举办高校思政工作智库圆桌论坛;
2.举办报告会、研讨会、专题讲座;
3.协调各会员团体的学术活动;
4.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四)健全研究队伍
1.培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
2.培育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及思政精品项目;
3.培育上海市阳光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等优秀青年学者。
版权所有 © 2020 pg电子-pg电子试玩平台
网站管理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邮编:200237 |